2021年,全國檢驗檢測機構51949家,凈增3030家,營收4090.22億元,凈增500億元,中國檢驗檢測行業進入“機構5萬家、營收4000億元的時代”,中國檢驗檢測行業隊伍仍在快速壯大。
根據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的年度數據,在中國檢驗檢測行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,哪些城市跑在了前面?各地行業發展又有何特點?
一、北上廣深
2021年,北上廣深檢測機構總數超過4000家,約占全國檢測機構數量的8%;營收1118.3萬元,約占全國檢驗檢測行業的27.3%。其中,北京檢測機構數量和營收最多,其次是上海,廣州、深圳兩地的檢驗檢測機構數量與北上相比仍有一定差距。
(一)北京
2021年,北京共有檢驗檢測機構1292家,相較于2017年凈增160家,增幅14.1%;營收333億元,較上一年度增加44億元,同比增長15.2%。人均營收53.8萬元,位居全國第一。戶均營收2577.7萬元,位居全國第二。
(二)上海
2021年,上海共有檢驗檢測機構1226家,相較于2017年凈增371家,增幅43.4%;營收331億元,較上一年度增加49.3億元,同比增長17.5%。人均營收52.4萬元,位居全國第二。戶均營收2700.1萬元,位居全國第一。
(三)廣州
2021年,廣州共有檢驗檢測機構948家,同比增長19.7%,占全省檢測機構數量總數的22.2%,數量居全省第一;營業收入299.9億元,同比增長26.3%,占全省檢測機構營收的47.9%。此外,廣州市檢驗檢測支撐平臺居全國前列,擁有35個國檢中心,2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266家省級重點實驗室等。
(四)深圳
2021年,深圳共有檢驗檢測機構691家,同比增長14.4%,占全省檢測機構數量總數的16.2%,數量居全省第二;營業收入154.2億元,同比增長19.4%,占全省檢測機構營收的24.6%。
二、成渝津寧
2021年,成渝津寧檢測機構總數超過2800家,約占全國檢測機構數量的5.6%;營收431.4億元,約占全國檢驗檢測行業營收的10.6%。其中,成都檢測機構數量最多,其次是天津、南京、重慶;南京檢測機構營收最多,其次是成都、天津、重慶。
(一)成都
2021年,成都共有檢驗檢測機構830家,同比增長9.2%,占全省檢測機構數量總數的33.1%;營業收入114億元,同比增長19.1%,占全省檢測機構營收的64.3%。近年來,成都市以占全省比重33.1%的檢驗檢測機構數量,出具了占比42.6%的檢驗檢測報告,實現占比64.3%的行業產值,規模與效益在全省持續領先、穩居首位。
(二)天津
2021年,天津共有檢驗檢測機構700家,相較于2020年凈增46家,增幅7%;營收101.5億元,較上一年度增加18.5億元,同比增長22.3%。人均營收39.6萬元,位居全國第三。戶均營收1449.9萬元,位居全國第四。
(三)重慶
2021年,重慶共有檢驗檢測機構669家,相較于2017年凈增100家,增幅17.6%;營收84.9億元,較上一年度增加11.8億元,同比增長16.1%。人均營收31萬元,位居全國第七。戶均營收1269.6萬元,位居全國第六。
(四)南京
2021年,南京共有檢驗檢測機構697家,同比增長9.2%,占全省檢測機構數量總數的18.5%;營業收入130.9億元,同比增長11.7%,占全省檢測機構營收的33.7%。
近年來,南京市以占比不到全省1/5的檢驗檢測機構數量,出具了約1/4的檢驗檢測報告,實現超過1/3的行業產值,規模與效益在全省持續領先、穩居首位。全市有76家機構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,比上一年度增加18家;地域范圍內共建有26個國家質檢中心和11個省級質檢中心(含籌建),數量位居全省首位;科技創新、知識產權、檢驗檢測能力建設等均取得豐碩成果。
對比四川、江蘇兩個省份,會發現各省的檢驗檢測機構均有向省會城市聚集的情況,但程度略有不同。聚集程度較高的如四川省,成都市的檢測機構數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,營收約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二,而在江蘇省,南京市檢測機構數在全省占比約18.5%,營收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,這與各地區經濟發展特點相關。
三、結語
在中國檢驗檢測行業中,北京和上海是絕對的一線城市。與此同時,我們也看到了廣州、深圳兩座一線城市,以及成都、南京等其他“新一線”城市的檢測機構數增長迅猛。大量新鮮血液的不斷注入,將更加激發各大城市檢驗檢測行業的生機與升級。未來,整個行業又將如何?
下一篇:路面厚度檢測有哪些方法?